無血清干細胞培養基高效擴增全流程指南
一、核心操作步驟
準備與配置
環境準備:操作前需在超凈臺或生物安全柜中完成,確保無菌環境;培養器具需提前消毒處理,避免微生物污染。
培養基配置:按說明書比例混合基礎培養基與添加劑(如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無血清培養基需加入25mL添加劑至500mL基礎培養基),配制后置于2-8℃避光保存,2周內使用完畢。若需添加生長因子或激素(如胰島素、氫化可的松),需現用現加。
細胞處理與接種
細胞來源:凍存細胞需在37℃水浴快速解凍后,轉移至含無血清培養基的離心管中,1000rpm離心5min棄上清,重懸后計數。
接種密度:根據細胞類型調整(如間充質干細胞P5前為10000cells/cm²,P16后為2000cells/cm²),接種時避免培養基直接沖擊培養瓶底面,防止“生長空洞”。
培養條件控制
環境參數:置于37℃、5%CO?、飽和濕度的培養箱中,定期觀察細胞形態(如貼壁情況、增殖速度),每1-3天更換培養基以維持營養供給。
動態適應:從有血清培養基轉換至無血清時,可采用“連續適應法”(逐步提高無血清比例:25%→50%→75%→100%),或“直接馴化法”(高起始密度接種),需確保細胞活率>90%。
傳代與凍存
傳代:細胞密度達80%-90%時,用胰酶消化(37℃消化2-6min,鏡檢觀察細胞回縮),加入含酶抑制劑的培養基終止消化,吹打成單細胞懸液后離心,按比例接種至新培養瓶。
凍存:離心收集細胞后,加入無血清凍存液(如GMP級玻璃化凍存液),調整密度至1×10?-2.5×10?cells/mL,分裝至凍存管,經程序降溫后轉入液氮長期保存。
二、無血清干細胞培養基關鍵注意事項
儲存與穩定性
未開封培養基需2-8℃避光保存,避免凍結;開封后分裝成小份(如5mL/管),-20℃冷凍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導致蛋白變性。
光照(尤其是紫外線)會加速維生素、氨基酸等成分降解,需使用不透光容器或遮光包裝。
質量控制與監測
定期檢測細胞活力(臺盼藍染色)、純度(流式細胞術)及表型(如CD73、CD90表達),確保符合臨床或科研標準。
觀察培養基狀態:若出現沉淀、渾濁或pH異常,需立即停用并排查污染源。
適應性與兼容性
不同細胞類型需調整培養基配方(如間充質干細胞需添加纖連蛋白促進貼壁),轉換過程需逐步進行,避免細胞應激死亡。
避免與含血清培養基混用,防止成分相互作用影響細胞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