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支原體沒有細胞壁,卻能讓幾周的努力瞬間歸零。把清潔做成系統,比事后補救更省時、省錢、也省情緒。下面分享一套“日常+周常+應急"立體方案,無需昂貴設備,普通實驗室也能把支原體擋在門外。
一、日常10分鐘小循環——“做完就干凈"
1. 臺面三連:75%酒精噴→一次性擦→垃圾封口,三步總耗時<2 min。
2. 移液器歸位:立即卸下槍頭,酒精棉球擦拭手柄,豎直插入架中,避免手觸頭端。
3. 試劑“回家":開封后馬上擰緊,標簽朝外,縮短敞口時間。
4. 記錄同步:順手在電子實驗本點擊“完成",留下時間戳,方便回溯。
二、周常30分鐘大掃除——“死角見光"
1. 設備腳底:移動超凈臺、培養箱,濕拖+干拖各一遍,輪子縫隙用舊牙刷刷洗。
2. 窗簾/擋板:0.1%季銨鹽溶液浸濕抹布,自上而下擦拭,紫外線燈照射10 min后復位。
3. 培養箱內部:斷電→取出托盤→中性洗滌劑浸泡→純水沖洗→晾干,密封條用酒精棉簽沿縫擦拭。
4. 垃圾通道:桶內外壁噴灑消毒劑,套袋前晾干,防止膜下潮濕滋生微生物。
三、空氣與氣流——“看不見的戰線"
1. 生物安全柜:每日開機5 min后再操作;HEPA壓差<50%立即報修。
2. 換氣次數:普通細胞房保持6-8次/h;小房間加裝循環風機,濾網每3月更換。
3. 人員流向:先換鞋→再更衣→緩沖間→核心區,路線單行道,減少對流渦旋。
四、試劑與耗材——“先進先出,分批管控"
1. 血清到貨:外包裝75%酒精擦拭→4 ℃過渡2 h→-20 ℃分裝,標簽寫批號+日期,先入庫先用。
2. 移液槍頭:雙層包裝,內層一次性拆封,外層不進入核心區。
3. 共用溶液:胰酶、PBS分裝成50 mL離心管,單次用完即棄,避免“一瓶用到底"。
五、監測與預警——“讓數據說話"
1. 空白對照:每批培養加1瓶“僅培養基",48 h觀察渾濁度,出現霧狀立即排查。
2. 表面棉簽法:每周隨機取3處臺面,10 cm×10 cm“井"字涂抹,LB平板≤1 CFU為合格。
3. ATP快檢:手持熒光儀15 s讀數,RLU≤30為通過,>100立即重做清潔。
4. 定期“盲樣"PCR:隨機抽血清或細胞上清,16S rRNA擴增,陰性再啟用。
六、應急流程——“超標即停機"
1. 標識:發現異常,立即貼紅色膠帶,區域停用。
2. 清潔:0.1%過氧乙酸或季銨鹽溶液濕拖兩遍,紫外燈照射30 min。
3. 復測:再次采樣,PCR+培養雙法驗證,陰性后恢復使用。
4. 記錄:拍照+時間+處理人,存檔至少一年,便于追溯。
七、成本友好的小技巧
1. 共用酒精噴壺:統一濃度75%,每月換濾芯,避免“各自兌水"導致濃度漂移。
2. 拖把分色:紅色-核心區,藍色-走廊,綠色-辦公區,一眼識別,減少交叉。
3. 過濾器“壽命管理":壓差表+日歷提醒,翻倍更換周期,電費節省15%。
4. 云端臺賬:免費在線表格自動匯總趨勢,手機隨時查看,減少紙質抄錄。
潔凈度不是“豪華裝修",而是“持續動作"。把上述清單變成每日習慣,支原體就會失去藏身之地。讓清潔成為實驗的第一道試劑,數據自然更穩、更省、更安心。愿大家的培養瓶里,永遠只有健康活躍的細胞。